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 正文

预计结蚕茧8万公斤,石蟆村民嫁接“新希望”

发布日期:2020-01-15 11:27


寒冬已末,新春将至。眼下,石蟆镇蚕桑基地正忙着嫁接新一年的“希望”。据悉,今年该镇蚕桑基地面积将扩增到2000余亩。记者看到,一大批村民在坡地上正热火朝天的嫁接桑树,场面甚是壮观。

据了解,石蟆镇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种桑养蚕的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几年来,当地政府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的发展宗旨,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由于蚕桑产业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当地政府将其作为富民兴村特色农业产业来抓,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机制,尤其是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吸引了大批在外务工人员进行回乡创业,石蟆镇天旗村蚕桑种植大户朱代金就是其中的一位。

朱代金是石蟆镇天旗村第一个开始规模养蚕种桑的人,高中毕业后外出务工,返乡后自筹资金近100万元,流转土地1000多亩。镇、村见势与他一起努力,把农户的土地流转过来,一同创建千亩桑蚕养殖基地。基地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企业和农户互利双赢,促进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经济价值300余万元。

同时,朱代金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带领周边村民从事专业养蚕,并免费传授蚕桑养殖管理技术,不到两年时间,基地吸纳务工人员60余人,吸引共300多名村民从事蚕桑养殖,其中还带动10户贫困户就业脱贫。村内有了支柱特色产业,该基地也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蚕桑基地,其“立体养蚕”模式吸引渝、川、黔等地相关单位前来考察、调研。为打开市场,今年新扩增1000亩,预计蚕茧产量将超过8万公斤。

据石蟆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镇将以规模蚕桑基地为中心,强化辐射功能,鼓励农户继续扩种蚕桑。同时强化科技支撑,切实提高蚕桑生产科技水平与经营水平,结合科普教育、现代休闲、健康养生以及满足大众绿色、生态需求,发展蚕桑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提高蚕桑资源的利用率和综合附加值,为镇域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