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9年初,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联合给长江流域定下两个“倒计时”:2019年年底实现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完成渔民退捕,率先实行全面禁捕;2020年年底前,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保护区以外水域完成渔民退捕,暂定实行10年禁捕。今年起,长江流域的重点水域开始分类分阶段实行渔业禁捕。在这背景下,位于长江流域的地方渔民对政策的适应情况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1月7日,新华社记者走进石蟆镇中坝岛,探寻岛上渔民生活现状。
据赵泽伦介绍,他家从他爷爷辈就开始打渔,自己从小就在渔船上长大,对长江中鱼的种类及分布了如指掌,在90年代末,渔业市场达到鼎盛时期,一天轻轻松松也可捕到100多斤鱼,收入可供全家7口人过上小康生活。随着相关资源的减少及国家生态保护系列政策的出台,近30年的渔民生涯的赵泽伦见证了长江渔业由兴到衰的过程。2018年年底,江津区中坝岛一带开始禁捕,为了生计,赵泽伦开始积极思考上岸转型的问题。

由于中坝岛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与田园自然风光,加之当地政府积极推介,吸引了多地游客前来观光“打卡”。赵泽伦借机开始经营起了农家乐,打理起了甘蔗林、蔬菜地,凭借生态无污染的原材料及热情好客的服务态度,赵泽伦的农家乐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对于未来的打算,赵泽伦准备想到时机成熟时到城区开鱼馆,彻底实现从“水上生活”到“陆上生活”的转变。
据了解,中坝岛上像赵泽伦的这样例子还有很多,随着当地政府及各级部门的联动管理,长江上几乎不见了捕鱼人的身影。同时,当地政府为了缓解渔民们“着陆”阵痛,积极响应长江生态修复的号召,保护岛上自然人文资源,优化岛内环境,鼓励发展生态产业,开展技能培训,为岛上渔民们逐步打开“绿色发展”生存之道,让更多人走在“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的希望之路上。(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