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午间资讯 成品'
1、“要紧紧围绕‘一桶健康油’‘一包调味品’‘一张生态纸’‘一瓶文化酒’‘一篮富硒菜’,做深做实‘补链、延链、强链’文章……”3月16日,我区召开打造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一条条“干货”从会上传出。这是继1月17日我区召开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后,对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调研,标志着我区吹响了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集结号”。举措一:立足基础统筹招商资源配置,举措二:“1543” 明确招商思路,举措三:锁定年度315亿元产值目标,举措四:主渠道招商进一步深化,举措五:29个成员单位联手发力,举措六:5个招商小组分头出击,举措七:紧盯500强多招“大块头”,举措八:28.5亿元引资实现开门红,举措九:106个企业项目库蓄势待发,举措十:21个签约项目加速落地,举措十一:今年大手笔投资30亿元,举措十二:4126亩用地保障发展空间,举措十三:7.73亿元融资护航11企,举措十四:先锋调味品产业园建设提速,举措十五:优化服务呵护企业落地。
2、昨日,记者获悉,海亮集团在珞璜工业园建设的有色金属材料深(精)加工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是市级重大项目,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条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和研发楼建设。珞璜工业园海亮铜业西南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占地面积约为230亩,建设空调制冷用铜管、保温管及电工用铜排制造生产基地,年产空调制冷铜管9万吨,铜排6万吨。该项目一期第一条生产线已于2019年1月开始生产,去年实现产值约2.15亿元。目前,该生产线已全面复工达产。
3、疫情防控期间,区法院常态化采用在线诉讼工作模式,深度运用“移动微法院”“重庆易法院”等多个网上办理平台。春节以来,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累计办理网上立案294件,远程调解案件68件,电子送达法律文书739件,推送立案、分案等重要审判节点信息4000余条,确保诉讼服务“不打折”,有效满足群众司法需求。
4、针对我区市民提出的“区图书馆何时开馆?”“借阅图书逾期了怎么办?”“实体书如何续借?”等一系列问题,昨日,区图书馆对此作出回应。区图书馆预计3月底恢复开馆,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对因闭馆导致还书逾期的读者将予以免责处理,相关手续在开馆后进行处理。闭馆期间,读者可以通过江津区图书馆官方网站获取海量资源,开启“云阅读”模式。此外,江津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还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增设了“战役书柜”等专题,及时为市民更新抗“疫”防控的新闻和知识。
5、昨日,西湖镇骆崃山云雾缭绕,数十名采茶姑娘统一着装、戴着口罩,在茶园里分散采摘茶叶。据悉,骆崃山气候湿润,适合茶树生长,茶园共种植茶树约530亩,年加工成品明前茶500余公斤,其生产的富硒香茶“骆崃迎春”“骆崃云雾”香飘四海,深受消费者青睐。
6、近日,圣泉街道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贫困户陈道忠家有4个学龄子女,大女儿和二儿子都正处在高三、初三的关键阶段。刚开始,4个孩子靠着夫妻俩的手机勉强能够轮流参加网课学习,但3月初,陈道忠前往深圳惠州务工后,孩子们的网课学习就成了这个家庭最大的难题。
为了确保孩子们能正常开展学习,圣泉街道第一时间与中国电信江津分公司沟通。该公司随即决定为陈道忠一家捐赠两台价值近4000元的智能手机。公司还将免费为其办理电话卡并最大限度减免套餐内的流量费用,减轻陈道忠一家的经济负担。
疫情期间,圣泉街道坚持同步做好教育和脱贫攻坚工作,针对贫困户子女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建立台账“实打实、一对一”解决问题。目前,圣泉街道共走访有学龄子女的贫困户52户,解决网课流量不足、一机多用等问题10个,贫困家庭学龄子女已实现网课“全员上线”。
7、程晨一家是几江街道五举村石墙院的建卡贫困户,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家中一直没有购买智能手机,这给疫情期间程晨开展线上学习带来极大困难。为了让程晨更好地参与线上学习,五举小学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帮学助学”党员志愿者活动。3月13日上午,该校党员志愿者及两名科任教师来到程晨家,开展上门帮扶活动。
据悉,自2月10日开展“在线助学”教学模式以来,我区多措并举用好“教育+互联网”,统筹国家、市教育平台和其他成熟的线上资源,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线上教学。同时,区教委深入一线收集有关线上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学生、家长的合理需求,确保全区20余万学子“停课不停学”。